首页 最新消息 万全视角

2022年终盘点之年度舆情大事件

2023.01.16 媒体研究

后疫情时代,媒体传播格局进入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交融,融媒体以其及时性、交互性、社群化、个性化等方面的特质,成为许多重大事件的传播主力,很多以内容见长的新媒体、自媒体也让大众有了更多表达机会。

2022年度,资本市场舆情你方唱罢我登场:海天味业深陷添加剂“双标”争议、华大基因再陷举报风波、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后客服不当言论引各界关注、复星因不实报道起诉了《彭博社》、以岭药业因产品疗效争议7个交易日蒸发逾230亿元……热点事件的背后,给企业在声誉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了顺应新的融媒体时代的命题。同时也体现了监管层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对2022年全年资本市场具有代表性舆情大事件进行年终复盘,以为借鉴。

本次专题汇总了年度上市公司舆情、IPO舆情事件、品牌声誉舆情和公共舆情四个版块,精选12个典型事件进行分享 ,或给市场以启示。


上市公司舆情事件
1、海天味业陷海内外“双标门”,市值一天蒸发358亿元

9月,辛吉飞发布“酱油视频”后,引发舆论端对酱油行业添加剂和“双标”的激烈讨论。海天味业深陷添加剂“双标”争议,但公司团队缺乏公关危机处理的经验及敏感度,不但没有在第一时间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反而站在了消费者的对立面。国庆节后第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一度跌停,市值一天蒸发超350亿元。

舆情过程:自辛吉飞“酱油视频”发布后,9月30日,面对市场对酱油行业添加剂的质疑,海天味业发布第一则“严正声明”,称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并追究三位自媒体博主的法律责任。未对舆论关切的配料表“双标”问题进行回应,进而再度招致舆论抨击。10月1日,公司舆情出现第一个峰值。

随后网友纷纷晒出海天销往海外的产品与国内产品之间的双标问题,激起了第二波“公愤”。10月4日晚,海天再次发布第二封声明,对“双标”的质疑予以回应。然而事与愿违,众多网友对于这次的声明并不买账。紧接着10月5日,有网友找到了协会的组织架构名单,指出第一届领导机构中的主任委员恰好就是海天味业的董事长庞康,秘书长黄文彪也同样来自海天。次日#海天味业参与起草酱油行业现标准#登顶热搜。大量网友对此表示不解与不满,公司舆情出现第二个峰值。

10月9日,海天味业再次发布澄清公告,指出在国内外公司均有销售含食品添加剂与不含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并在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国内的产品线种类更为丰富。10月10日,国庆假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开盘大跌7.99%,一天之内海天味业市值蒸发358亿元,公司舆情出现第三个峰值。

舆情影响:海天味业10天三次发声澄清,却始终难调舆情风波,硬刚态度引网友集体“打酱油”,深陷添加剂“双标”风波重挫股价,市值单日蒸发逾350亿。反观其竞争对手千禾味业,打出了“0添加高端酱油”的口号,公司股价强势涨停。

姿态过高是传统老牌企业在公关方面常见的通病。尤其是在民生领域。所谓民生行业,是与大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行业,更需要企业有一种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的亲民感。大众想看到的更多是一家民生企业在面对市场质疑时,该有的谦卑。用科学理性的态度耐心解答网友的焦虑与困惑,而不是以一种企业就是官方的态度来打官腔说官话。

企业在面对危机事件时,需避免陷入误判危机本质的雷区,制定合适的危机处置策略。同时,良好的外部形象与社会关系,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需重视危机后的品牌声誉修复。

 

2、华大基因再陷举报风波,总市值较巅峰蒸发超800亿元

12月4日晚,华大基因发布相关声明表示,王某明造谣、编制、恶意诋毁。公司与王某明之间原本是商业纠纷,并有司法判定结果。对其“屡次恶意诽谤华大,捏造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的行为,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双方孰对孰错暂且不论,华大基因业绩不佳却是不争的事实。据公告,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下滑10.17%;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滑56.91%。

过往以来,华大基因还曾有过“圈地门”、“癌变门”、“裁员门”等多次事件。其中,2018年10月,记者金微在其个人公众号发文《华大基因被罚!14万孕妇基因已流到国外,细思极恐》,以科技部处罚为由头,对14万孕妇基因的知情权基因外流问题提出质疑,华大基因陷入“14万孕妇基因数据流到国外”的风波,深交所对此曾向华大基因发出问询函。

舆情影响:尽管发布了声明,但是华大基因股价还是受到影响,12月5日早盘,华大基因开盘下挫超5%。自从2017年11月14日股价登顶后,华大基因股价不断下跌,截至12月5日收盘,华大基因股价为56.23元/股,较2017年高点累计跌幅为78.42%,市值较巅峰时已经蒸发了超800亿元。同时,多次陷入舆论风波,公司资本品牌必然受到损害。

 

3、梦百合董事长隔空怒怼股民,引来公司公告

今年以来,梦百合股价持续下跌。5月16日,一名投资者发帖称,梦百合股价大跌的原因是每年通过恒康数控从上市公司拿走1个“小目标”,大宗交易减持了5个“小目标”。

没想到该帖子引起了董事长倪张根的注意,倪张根公开回怼称,“你的内心得多黑暗才能有如此想法啊?你太自以为是了认为监管不审关联交易吗?恒康数控在梦百合最困难的时候(疫情导致签证办不出来)把人‘借’给梦百合用,作为普通员工去海外工厂支援。只有在你这无耻的人眼里才什么都是阴谋。”甚至连“你脑子也有病吧”“歹人”等词句也用上了,很难想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一家上市公司“掌门人”之口。激烈的言辞一出后,梦百合旋即引来了更多投资者的热议,众多媒体也纷纷对此发布报道,每日经济新闻、央广网、证券之星、中新经纬、蓝鲸财经、虎嗅等主流媒体、自媒体均进行了报道。

针对董事长与股民“唇枪舌战”引发的市场舆论,梦百合于5月24日发布公告,披露了公司与恒康数控关联交易信息及其对权益变动的说明,称日常关联交易遵循公开、公平和价格公允、合理的原则,参照市场价格协商确定交易价格,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

关联交易向来是上市公司的敏感区域,但只要定价符合市场化采购原则,关联交易本身并不构成问题。

舆情影响:对部分投资者犀利的言辞,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当有容人之量,用语当严谨慎重,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其自身形象,更关乎上市公司的形象。更进一步来讲,不管是企业高管,还是企业本身,都要知敬畏,敬畏市场,敬畏投资者,回报投资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更多尊重和认可。


4、大V引发莲花清瘟疗效争议,以岭药业市值7个交易日蒸发逾230亿元

4月10日,社交媒体大V“@睡前消息编辑部”的视频博文【睡前消息417:世卫组织“推荐”莲花清瘟,谁告诉你的?】,让连花清瘟生产商以岭药业受到舆论关注。

而后,随着“@王思聪”“@丁香医生”等加入讨论、以岭药业发声回应、连续两日股价暴跌等相关消息不断露出,彻底引爆舆论场,关于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是否有效、事件背后是否牵涉资本之争等话题的讨论不断。

舆情影响:舆情分析:4月10日-23日,全网有关“以岭药业风波”事件的信息共计68万余条,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分布在社交平台,占比78.46%。其次是APP和新闻平台,分别占比12.66%、3.73%。

今年以来,作为中药大牛股的以岭药业股价涨幅高达104%,并在4月12日触及历史最高位43.12元。但王思聪质疑风波发生后,股价持续下跌濒临崩盘,市值在7个交易日内蒸发逾230亿元,累计跌幅逾三成。

 

5、徐翔妻子发股评“价格已高估”,天齐锂业市值单日蒸发200亿元

7月11日,锂业龙头天齐锂业(002466)成为A股市场的焦点,“应莹”“天齐锂业回应”“A股”等多个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据了解,“私募一哥”徐翔妻子应莹于7月10日在微博发表股评,认为天齐锂业价格已高估。

交易行情显示, 7月11日,天齐锂业低开3.38%,开盘价为143元/股,开盘后股价不断下探至跌停,截至午间收盘,天齐锂业仍处于跌停状态,报跌停价133.2元/股,跌幅为10%,总市值为1967亿元。当日尾盘,天齐锂业打开跌停,最终收跌9.16%,收盘价为134.45元/股,总市值为1986亿元。

舆情影响:受该消息影响,7月11日,天齐锂业盘中被砸跌停,最终收跌9.16%,总市值单日蒸发约200亿元。此外,7月11日,锂矿股均经历大幅调整,盛新锂能、赣锋锂业、亿纬锂能等锂矿股跟跌。

7月13日,天齐锂业以“09696.HK”的股票代码登陆港交所上市,天齐锂业港股上市首日股价表现并不理想,盘中一度跌破发行价,最终报收于82港元/股,与发行价持平。截至7月18日收盘,天齐锂业报收于76.95港元/股,低于发行价,当前总市值为1262.92亿港元。


IPO舆情事件IPO

IPO被否后,红星美羚发“小作文”怒怼监管

 

 

2022年5月6日晚,深交所官网显示,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红星美羚)创业板IPO被否,无缘“羊乳第一股”。深交所认为,公司未能对“管理层居间协调供应商向经销商借款”、“主要经销商客户发生重大变化”等事项予以充分准确披露并说明其合理性,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

2017年10月宣布拟IPO以来,红星美羚已历经五年的漫长IPO之路。其中深交所对红星美羚实际控制人借资1400万元用于经销商购买公司产品十分不解,并希望红星美羚做出合理解释,但红星美羚给出的答复却疑点重重,并引来了更多的疑问。

遭上市委会议否决后,红星美羚发出了《致各界朋友、媒体的公开信》,公开信称,红星美羚仅在会审核期间,就经历了2次现场检查、10余次问询回复、8次财务数据更新、6次收入专项核查、3次IT审计。共计询证函件1万多份,访谈1000多人次,形成底稿500多卷,在会审核已经有6个完整的年度财务报告。

5月13日,红星美羚召开“红星美羚IPO被否情况股东说明会”并进行了线上直播。红星美羚董事长王宝印当场表示,红星美羚已向深交所提出了复审申请,表示中国证监会史上没有复审,政策也没有复审的通道。红星美羚提交了复审,但复审无望,“但公司会继续申诉。”

有知情人士透露红星美羚已于7月5日收到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陕西红星美羚乳业有限公司诉深圳证券交易所一案立案审核结果,深圳中院对本案审查通过。红星美羚请求法院判令撤销深圳证券交易所作出的《关于终止对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审核的决定》(深证上审〔2022〕125号),并恢复对红星美羚的上市审核。

舆情影响:部分媒体解读红星美羚在上市失败后的发泄情绪“博眼球”,尽管公司表示“红星美羚未来不考虑上市了”,“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但公司品牌声誉也受到此次事件影响,陷入舆论漩涡,也将打乱原有计划,今后的发展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



品牌声誉危机
1、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总经理“说教”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引热议


7月13日,媒体曝光有消费者反映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客服的“潦草”回复引起众多网民吐槽。虽然官方针对客服不恰当的回复进行道歉并对刀具断裂作出解释,网民对此并不满意。

7月14日,“张小泉客服称菜刀不能拍蒜”话题登上热搜。起因是7月12日,广州王女士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菜刀断开。张小泉菜刀售后客服给出的答复是“菜刀不能拍蒜”。该事件迅速引发网友热议。

7月18日,一段“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表示中国人切菜方式不对”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扩散,张小泉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舆论普遍认为张小泉方“说教式”“傲慢”对待消费者实属不该。一时间张小泉遭到全民吐槽,因一次“断刀”却断了消费者的信任。

舆情影响:短短8天,“张小泉”相关事件登上各大平台热搜50次,微博热搜榜13次,微博话题#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阅读次数更是一天之内超过7.7 亿,讨论次数超5.7万。

截至今年9月1日收盘,张小泉股价报15.9元/股,总市值24.8亿,和上市之初相比,不论股价还是市值都接近腰斩。

 

2、分析师微博发布虛假信息,南京银行陷信任危机

南京银行高管变动消息引发市场猜测:分析师微博发布虛假信息,引发公众恐慌,造成南京银行潜在挤兑风险,形成重大声誉风险持续发酵,加剧市场动荡。后经公安机关介入平息谣言,舆情得以平息,但南京银行在此过程中,遭受信任危机,造成重大声誉损失。

舆情过程:6月29日晚间,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行长林静然因工作需要辞去董事、行长及财务负责人等职务,董事长胡升荣暂代为履行行长职责。一则人事变动引发系列舆情。

6月30日,南京银行开盘后一度触及跌停,最终日跌幅达6.46%,投资者纷纷猜测股价大跌原由,网络中开始出现关涉行长辞任的阴谋论。当晚18时许,微信用户“傅鸣非@西部通信首席(求支持)”(西部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在一小区业主群聊中表示,“南京银行窟窿很大”,质疑该行信贷配置存在问题,建议“有存款的尽快转移”。随后,相关传言在网络中持续发酵,6月29日、30日一系列事件叠加,带动舆情声量快速上扬。

7月1日,南京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启用新公章的公告,该公告随后被删除。

同日,有媒体发现林静然出任南京某国企副董事长、党委委员。然而,前行长的任职消息并未能打消网民疑虑。当日晚间,南京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严正声明网传消息为恶意造谣,银行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法追究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该行表示,目前银行经营管理一切正常,经营发展良好,回应“濒临破产”等谣言。该澄清将事件舆情热度推至顶峰。随后,发布相关信息的分析师傅某某在微信朋友圈紧急致歉。次日凌晨,媒体从西部证券处获悉,公司已解聘傅某某。

7月3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发布通报称,傅某某编造南京银行相关虚假信息造成不良影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其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同日,南京银行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表示银行业务规模持续增长,经营效益稳步提升。此后,舆情热度有所下降,渐趋平缓。

舆情影响:从南京银行的回应来看,该行于7月1日晚间舆情发酵档口发布澄清,声明内容简洁明了,在辟谣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表明银行经营一切正常,安抚网民忧虑情绪。但回顾行长辞任风波始末,不难发现南京银行在危机72小时内仍存在处置过慢、对关联动态的提前风险研判能力不足等问题。

在南京银行股价下跌,券商分析师发表负面评价后,该行仍在其官网发布启用新章公告,致使舆论场涌入更多负面猜想。可见,在被卷入负面舆情时,当事方还应综合评估某一行为的可能后果,审慎决策,尽可能避免由自身行为导致舆情再升级。

此次事件中,证券分析师的不当言论引发争议也为企业声誉风险管理敲响警钟。企业需在员工言论规范、管理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强化对从业人员私域流量领域言论的规范管理,引导从业者理性发声;另一方面需尽快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机制,筑起舆情“防火墙”。

 

3、复星起诉《彭博社》不实报道,品牌声誉快速恢复

9月15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其微博发文称,彭博新闻社一篇所谓“监管部门要求摸底复星”的报道严重地背离事实,对企业正常经营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引发舆论关注。

舆情过程:9月13日,彭博新闻社发表题为《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与复星系企业往来敞口》的报道。报道称“知情人士称,中国银保监会近期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集团的债务敞口”。

该报道发布后造成复星股价大跌,并引发市场和舆论对复星债务风险的过度猜测。同时,网传部分企业收到北京国资委通知,要求针对复星集团股票近期遭大举抛售情况,梳理与复星集团合作情况并研判相关合作风险。

两则传闻,进一步点燃了外界对复星集团债务问题的担忧。

9月13日下午,郭广昌在微博表示自己结束了数月的海外差旅,已回到上海,正在按防疫要求隔离。在博文里,郭广昌对于自己与公司的情况,做了一些解释说明。比如:对于外界担忧业绩疲弱等问题,他带来好消息,说明企业在疫情期间高速增长的业绩等等,并重申,作为一家植根中国的企业,中国永远是复星最重要的根据地。安抚市场后,复星开启反击。

9月14日,复星公开回应称,经多个渠道向监管机构求证,中国银保监会未要求商业银行摸底复星的财务敞口,与复星合作的多家商业银行从未收到相关通知。不过,彭博社未给予更正和澄清。同日,复星集团在官网首页更新了一则动态。该篇动态稿件的标题为:复星集团拜会北京市国资委,双方就有关合作情况进行了工作交流。

9月15日,郭广昌再发微博,斥责该报道严重地背离事实,引起市场异常波动,对复星企业正常经营和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并称,针对彭博新闻社的失实报道及侵权行为,将向法院提起诉讼。

郭广昌作出回应后,复星国际止跌反弹,9月15日上涨9.65%,16日收盘价基本持平。复星多只美元债也在9月13、14日暴跌后,于15日价格快速回升。

舆情影响:在本次事件中,复星集团回应速度相对及时,企业危机公关应对采用了“核心人物发声+官方权威发布+辟谣释疑维权”的方式,较好地引导了舆论走向,将被动发声转为了主动引导,在短期内快速有效地恢复了投资人及用户信心,修复了企业的声誉形象。

中国企业因自身传播平台少、发声弱、境内外存在信息差等因素,导致其企业的海外形象在传播中有失真和误差。应在日常危机公关演练和全流程声誉管理建设中,提高舆情风险防范水平。境内,实时监测梳理出有损企业发展的敏感平台账号,根据发布的不实内容,视负面影响情节程度追责维权。针对境外不实报道在境内传播引发的不良态势,企业务必优先保持合规经营前提下与业内监管部门加强沟通联系,此外可寻求主流媒体、专业机构的帮助,通过多方措施及时提高企业信誉,维护声誉形象。



公共舆情事件
1、新品被指疑似日本军服,“国货之光”李宁翻车


9月20日李宁举行“2022逐梦行”大秀,10月15日大秀照片被微博网友翻出,质疑李宁新品与日军军服相似,事件开始发酵。尽管全网质疑,受尽唾骂,李宁品牌的态度依然是傲慢至极。10月17日,李宁电商总经理冯晔发布了一条朋友圈,文中称,我们的消费者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同时我们更应该自省,如何在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过程中,避免更多的误读。紧接着微博实名认证为“李宁集团执行董事,非凡中国体育CEO”的“colin李麒麟”(公司创始人李宁侄子)在自己的微博账号里上传了五张图片,包括电影《长津湖》剧照以及雷锋、保尔·柯察金等战士头戴军帽的照片,其意图与“冯晔”并无二异。

两位高管的回应内容被指有“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说教意味,并未对网民关注的新品设计问题做出明确解释,网民情绪被点燃,愈发激烈和愤怒,形成舆情高峰。

受负面舆论影响,17日李宁股价在盘中一度暴跌13%,股价逼近年内低点,引发资本市场关注,随着舆情被引爆,李宁CEO为日籍华人的信息被挖掘,网民揣测其与新品设计造型存在关联。

多家媒体如中国新闻周刊、新京报、北京商报、AI财经社等评论到以做加盟特许出身的李宁本身发展就经历了粗犷阶段,在品牌宣传和产品研发上有实力,但是从对渠道的精细化管理上,内功是不够的。

10月19日,李宁官方微博公开发表声明回应,称:本次“逐梦行”秀款产品的设计以“飞行”为主题,从飞行员装备中汲取灵感,展现人类不断探索天空的梦想。其中大家讨论最多的飞行帽设计源于中国古代头盔、户外防护帽及棉帽,产品以多种颜色、款式进行呈现,兼具防风保暖等专业功能,以适应更多户外穿着场景。声明言简意赅且态度诚恳,为挽回企业声誉起到一定作用。

舆情影响:近年来因触犯民族情感而使企业形象受损的事件时有发生,事发以后都会遭到网友强烈抵制以及舆论围攻,舆情回应得当可以消除负面影响,缓解舆论压力,回应不当则会造成反噬,产生次生舆情,官方引导能力一旦势弱,非理性声音就会趁势而上,误导网民。企业处理不当,大多先是波及口碑形象,继而影响经营业绩,再牵连至资本市场份额。

 

2、华为、陈春花隔空声明,双方品牌同步受伤

因网络上出现诸多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和评论,华为发出声明称“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引发各方广泛关注。

舆情过程:2022年7月6日上午,华为官方发布声明,指近期网络上1万多篇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基本为不实消息;澄清华为与陈春花教授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并且表示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备注:陈春花: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

很快陈春花做出回应,表示“网络上这些文章不是我写的,华为仅为我的学术研究案例之一”。

《与任正非先生:围炉日话》发布于2017年1月17日,原文是陈春花的第一人称视角对任正非的钦佩,但经过各种加工、演绎后,上述内容就完全反转变味了。并且网络上充斥的多篇相关文章和视频结尾,均提及陈春花的《价值共生》,并宣称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职场打工人,如果想要更好地发展、升职加薪,都应该阅读这本书。

2022年7月6日晚间,机械工业出版社和当当网相继发声,表示此事源于盗版书商、个别自媒体,为销售盗版书籍做引流。

证券时报、北京日报、金融界、时代周报-时代在线、钛媒体、雷达财经、蓝鲸财经等主流媒体,以及大量的自媒体争相进行报道,除对盗版书灰色产业链条的暴利进行抨击外,也从多方面指出陈春花的“多面性”--博士文凭造假、商人痕迹越来越重等等,使得该事件的关注度达到顶峰。

舆情影响:近年来从公众人物的“八卦”,到知名公司的种种“黑料”,在这个传播加速时代,谣言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与力度,击穿着脆弱的现实。权威的否认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一定程度上启发了人们对陈春花的重新审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越来越透明公开,大众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那些曾经被修饰被遮掩的,终究是藏不住,那些夸张的虚构的,必定经不起审视。

 

3、中金公司员工家属高调晒工资条引监管关注

疫情背景下,各业艰难发展,社会潜藏矛盾,中金公司员工社交媒体炫富,引发舆论热议“券商高薪”,引监管关注及政策加码。特殊时代背景下,券商声誉风险承压,重大声誉风险不仅造成单个组织声誉损害,亦会传导至整个行业,乃至造成一定范围社会矛盾。

舆情过程:7月28日,一博主晒出自己月均8w多的收入证明,该证明落款为中金公司,收入证明显示其丈夫月均收入为8.25万元,该证明出具时间为2022年7月22日。有网友善意提醒“券商禁止对外透露工资水平”,结果引来女子吐槽其老公的收入还不到公司人均水平;女子这番“神”吐槽引来网友一片唏嘘。与此同时,当晚该事件被母公司汇金公司所关注,连夜彻查,一时间冲上热搜。

7月29日,中金公司公开回应,“该事件已引起中金公司重视,涉事员工已被停职调查”;相关话题随即再度登上热搜,并引发大量媒体关注报道,同时网络对于券商尤其是中金公司的薪酬水平关注度高涨。

8月2日,财政部出台《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通知》主要强调:要缩小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严格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文件写明的适用范围是“本通知适用于国有金融企业”,不过文件末尾也补充了:其他金融企业可参照执行。

舆情影响:2022年是因为疫情经济十分困难的时代,很多人在疫情的冲击下收入暴跌濒临破产,对立和冲突愈加明显,脱离人民群众就是一种“背叛”。券商从业者的薪资待遇,一直都是“顶级打工者”的存在,而券商行业“炫富”引发的争议事件已发生多次,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曾经提到,券商行业一些人晒高薪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加剧了社会撕裂。2022年5月13日,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的通知,其中第十九条强调了注意避免因薪酬话题而引起的声誉风险。

在声誉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严格落实舆情监测、舆情报告制度,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对因舆情监测及声誉风险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瞒报漏报舆情信息或报告不及时、应对不当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的,企业应按照有关制度规定予以问责。

此外,通过建立工作人员声誉约束及评价机制,从制度建设、管控部门、人事管理、信息登记、内控监督等层面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声誉风险管理,并将声誉风险纳入工作人员的考核范围,防范从业人员道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