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盘点之卖方研究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专业的研究力量,各路机构废寝忘食留下了将近5.54万份的公司研究报告,覆盖了A股两千多家上市公司。 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与推动,今年来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年之最。相应地,公司研报整体呈现新股研报比例提升、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行业最受分析师关注、深度研报关注个股表现分化严重、新老赛道交替,分析师放开想象力、注册制下研报覆盖率近六成、分析师调整评级更谨慎等诸多特点。 2021年,A股近五千家上市公司中,超2500家公司引起了分析师的关注,剩下约47% 的上市公司没有研究报告出现。研究报告总数在50篇以上的不足10%,其中只有约2% 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总数在100篇以上。 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发布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8月,10月,基本对应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发布的时间节点。数据显示,除2月、5月、10月外,2021年每月研报数量较2020年均有小幅上升。 回顾2021年,伴随着全面注册制脚步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产业导向更明显、机构头部效应更突出等特点,分析师的研究行为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与2020年相比,券商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财报点评、其他公告点评比例提升,新股研报比例更是提升近50%。可见,分析师对上市公司业绩、资本运作的研究意愿提升,对新股发行动态追踪得更勤。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21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15个行业指数涨幅超过上证指数,10个行业指数出现下跌,下跌行业数量较去年(7个)有所增加,行业极致分化。 从行业研报总数来看,受分析师关注前十名的行业中,除医药生物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均跑赢上证指数(4.8%)。今年最让人惊喜的当属基础化工行业,年涨幅高达82.18%,行业研报总量居第5位。化工行业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来自于周期反弹之下整个资本市场进入了以周期、资源品为投资主线的场景,另一更为核心的因素在于,随着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化工行业利润的爆发式增长。 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三大行业表现突出,年度涨幅均超30%,被出具的研报量也较多。电子设备大类中,半导体行业面临全球缺芯、晶圆厂产能紧张的状态,业内乐观观点看2-3年持续供不应求,消费电子因元宇宙等主题催化进入底部反弹。电气设备大类中,随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不断扩张、储能设备、光伏、风电等电气设备项目的出海,吸引了大批新参与者不断涌入这一蓝海。机械设备大类中,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智能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实现业绩高速增长拉动,制造业转型未来可期。 行业研报总数TOP 10 注:行业分类为东财行业,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深度研报数量排名前50的公司,集中于以东鹏饮料、立高食品、千味央厨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公司,以贝泰妮、华熙生物、爱美客为代表的美容护理公司,以科大讯飞、中望软件、道通科技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公司,以极米科技、倍轻松、火星人为代表的家电公司,以韦尔股份、比亚迪、和而泰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公司等等。 基础化工、电子、交运、机械等行业进入深度研报前50名的公司,年涨幅普遍跑赢行业指数。景气度下行行业也有惊喜,被出具深度研报的食品饮料公司普遍涨势喜人,东鹏饮料、千味央厨年涨幅超过160%,基建行业公司中国电建、苏文电能实现翻倍。 综上所述,不少上市公司因股价异动而吸引分析师深度挖掘,同时因深度研报数量多提振着市场对其的信心。 公司深度研报数量TOP 5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作为拥有最多深度研报数量的公司,贝泰妮在上市不足1个月时,市值迅速突破千亿,吸引分析师纷至沓来,深度挖掘其价值。贝泰妮年涨幅21.85%,年振幅279% ,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目前已被纳入深市“1+2”核心指数和深股通。2021年新财富批零和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天风证券刘章明团队一共对其出具3篇研报,包括1篇深度研报,主要挖掘其品牌力塑造的规模化优势和渠道、营销、研发三轮驱动铸就的行业地位。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2021年有约2700位分析师(团队)发布过上市公司研报,全年发布研报数量在100篇以上的分析师共有203位,另有700余位分析师发布研报数量不足10篇。 中金公司依旧最活跃,全年发布研报数量高达3163篇,平均每个工作日13篇左右。国泰君安研究所活跃度提升,位列第二,天风证券、中信证券也分别出具2500篇左右的研报。2021年新财富最具潜力的3家研究机构华创证券、华西证券研报数量也冲进榜单前2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wind 2021年新财富批零和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刘章明团队最为勤奋,全年共撰写研报286篇。被他出具深度研报的27家公司中,传智教育、中国黄金、味知香涨幅遥遥领先于大盘和行业指数。 浙商证券王华君、马莉两个团队研报贡献量次之,中金公司陈显帆、裘孝锋、曾韬三位分析师均进入榜单前十。 分析师研报数量TOP 1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今年一季度,茅系股骤然走下神坛,分析师纷纷表示老赛道的队伍不好带了。二季度医美赛道完成反弹,龙头股爱美客获分析师青睐。5至6月,A股迎来新赛道——鸿蒙概念。MCU芯片板块充当了第二、三季度承上启下的角色。三季度在“双碳”战略下,分析师们开始了“能源革命”的宏大叙事,戴维斯双击显现,“周期股要炒成长属性”令人怀疑。四季度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汽车零配件板块成为11月最牛的主题,力量钻石也掀起了培育钻石板块的小高潮,除此之外,EDR受热捧,市场走出多只涨幅巨大的妖股让人摸不着头脑。小编猜测分析师们的心理:业绩炒不了,就炒想象力吧。 整体来看,今年爆发的鸿蒙、医美、元宇宙、培育钻石概念有不少公司进入研报数量最多的50家上市公司榜单,然而,仅有20家年涨幅为正,全年股价表现不尽人意。 以宁德时代、晶盛机电、恩捷股份为代表的电力设备涨幅靠前。在去年的热门赛道白酒与新能源汽车中,除了少数头部企业仍能保持涨势外,行业整体股价出现大幅回落。 公司研报数量排名TOP 5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2021年,科创板新增162家上市公司,创业板也有142家公司通过注册制成功上市。在所有653家通过注册审核上市的公司中,共有370家公司收到了来自84家机构的6674篇研报,公司研报覆盖率达到56.66%,略高于整体的52.60%。 注册制上市公司中,华熙生物的机构关注度较高,今年以来,共有188篇公司研报出现,而全年涨幅仅为6.58%。注册制之下研报主要覆盖医药生物、软件技术、半导体行业。在研报数量最多的2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累计全年涨幅达到100%以上,11家年涨幅甚至为负值,比如,研报量第3名的爱美客年涨幅为-17.09%,研报排名第16的容百科技年涨幅却高达106.97%,由此可见研报数量多≠涨得多。 注册制下公司研报数量TOP2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自北交所11月15日开市以来,不断有机构参与调研北交所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6家公司在北交所开市以后被机构密集调研,调研机构不仅包括券商还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部分公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待了2、3次机构调研。据整理发现,机构对新能源、TMT、生物医药等领域兴趣浓厚,调研方式多元。 11月29日,锦好医疗公告称近期接待了36家机构的调研,调研机构不乏有一些大型实力机构,包括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汇添富基金等9家公募基金,中金公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等24家券商,此外还有人保财险、中航信托及湖南轻盐创投。由此可见北交所公司的吸引力。 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情况表(部分) 2021年,共有不到500家上市公司被分析师调高评级,较去年有所下降(去年为551家),调高评级研报在5篇以上的上市公司仅有1家(去年为8家),分析师调整评级更谨慎。分析师调高评级报告覆盖软件开发、金融、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多为事件点评和财报点评,一般调整期间公司振幅也较大。 尽管分析师给予的阶段性目标价与公司表现并不需要高度吻合,但从公司全年的表现来看,调高评级的分析师们似乎对公司“期望过高”。 调高评级研报数量top 10(含并列)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同时,有约240家上市公司被分析师调低评级,调低评级研报数在5篇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6家。上海机场、丸美股份、中炬高新并列位列调低评级研报数量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同时获得4篇调高评级报告和5篇调低评级报告,全年振幅达到93.55%。 调低评级研报数量top 10(含并列)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以上海机场为例,今年初因疫情影响导致业绩亏损,叠加免税合同重置使得议价能力下降而受到8家券商分析师调低评级,下半年因重大资产重组获重大进展而提升分析师信心,维持评级。整体来看,上海机场年跌幅37.38%,振幅59.24%。 确实,分析师们调低评级事出有因,被密集调低评级的公司股价表现也不好。 在此,小编再为大家梳理一下,部分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金牌分析师关注的热点公司以及2021年的涨幅,希望对各位新一年“抄作业”有所助益。 2021新财富金牌分析师(部分) 2021水晶球金牌分析师(部分) 2021金牛奖金牌分析师(部分)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组第一名广发证券许兴军团队 重点关注电子行业中的消费电子组件、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对韦尔股份发布多达12篇研报,主要观点为公司未来成长动力充足,比如汽车CIS加速发展、LCOS技术成熟等。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组第三名招商证券鄢凡团队 深度研报占比高达15%,包括对盛美上海、信濠光电出具深度新股研报。以兆易创新为例,鄢凡团队认为其MCU国产替代逻辑加速兑现,将其评级调高至买入。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组第二名海通证券余文心团队 医药行业年度策略:细分行业景气度最高为:CXO、医疗服务、疫苗、上游产业链;经历了两年商业化进程后,创新药、器械分化度进一步加大,有海外逻辑的、后续品种丰富的、国内商业化能力兑现的公司将脱颖而出;新领域中,关注上游产业链、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公司;低估值标的中,建议关注龙头药店;消费医疗分化,关注业绩确定性;有壁垒的药企及血液制品,建议关注。 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组兴业证券团队 2022 投资策略:创新药产业链和生命科学上游:重点关注CXO和生命科学上游支持类企业的机会;创新药:关注已经从 Biotech 向 Biopharm 进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以及产品未来具备一定国际化可能性的 Biotech 公司;医疗器械:关注具备产品延展性和强商业能力的公司;疫苗:关注能把握住疫苗新技术和新方向的优质公司;消费升级:关注处方药/医疗器械中具有消费升级属性的公司,以及传统中医药企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的公司;医疗服务:to C 端服务看好复制性强,偏消费属性的连锁企业,to B 服务看好注重研发且市占率具优势的金域医学;部分偏绝对收益的低估资 产:这部分企业虽然“主题性”不强,但经营稳健,所在领域具有相当看点,且本身估值较为合理。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食品饮料组第一名华创证券董广阳团队 90% 以上研报为财报点评和其他公告点评。对贵州茅台、绝味食品出具7篇维持买入评级研报,对五粮液、青岛啤酒等出具5篇维持买入评级研报。以贵州茅台为例,董广阳团队的观点为公司回归稳增,价值凸显,来年有望加速。 2021年金牛奖有色金属组最佳分析师兴业证券秋祖学团队 作为今年关注有色金属行业最多的机构,兴业证券秋祖学团队对紫金矿业出具12篇研报,均为维持增持评级。核心观点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明确,项目投产带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复盘2021年,A股浮现出极致分化、均值回归、风格切换三大关键词。整体来说,分析师们愿意花心思进行深度研究的企业,表现一般不会太差。 不同分析师的个人能力、所用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形成的观点也不同。但分析师的投资逻辑更专业,出具研报的数据和资料更新、更全面,更有可能帮助投资者指导自身的投资行为和“掘金”。 2021年已经过去,全面注册制即将推行,上市公司的门槛变低,流动性会更强,“小散们”要善于借助专业的力量,为自己带来更丰厚的回报。1. 分析师关注度高的行业,表现不会太差
2. 深度研报关注个股表现分化严重
3. 中金公司最活跃 天风刘章明团队最勤奋
4. 新老赛道交替 分析师放开想象力
1. 华熙生物机构关注度较高,研报数量多不一定涨得多
2. 北交所公司调研火爆,最热公司已接待36家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专业的研究力量,各路机构废寝忘食留下了将近5.54万份的公司研究报告,覆盖了A股两千多家上市公司。
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实施与推动,今年来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年之最。相应地,公司研报整体呈现新股研报比例提升、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行业最受分析师关注、深度研报关注个股表现分化严重、新老赛道交替,分析师放开想象力、注册制下研报覆盖率近六成、分析师调整评级更谨慎等诸多特点。
2021年,A股近五千家上市公司中,超2500家公司引起了分析师的关注,剩下约47% 的上市公司没有研究报告出现。研究报告总数在50篇以上的不足10%,其中只有约2% 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总数在100篇以上。
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发布数量高峰出现在4月,8月,10月,基本对应了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发布的时间节点。数据显示,除2月、5月、10月外,2021年每月研报数量较2020年均有小幅上升。
回顾2021年,伴随着全面注册制脚步加快、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再融资产业导向更明显、机构头部效应更突出等特点,分析师的研究行为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与2020年相比,券商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的财报点评、其他公告点评比例提升,新股研报比例更是提升近50%。可见,分析师对上市公司业绩、资本运作的研究意愿提升,对新股发行动态追踪得更勤。
1. 分析师关注度高的行业,表现不会太差
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共有21个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15个行业指数涨幅超过上证指数,10个行业指数出现下跌,下跌行业数量较去年(7个)有所增加,行业极致分化。
从行业研报总数来看,受分析师关注前十名的行业中,除医药生物行业和食品饮料行业外,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涨幅,均跑赢上证指数(4.8%)。今年最让人惊喜的当属基础化工行业,年涨幅高达82.18%,行业研报总量居第5位。化工行业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来自于周期反弹之下整个资本市场进入了以周期、资源品为投资主线的场景,另一更为核心的因素在于,随着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化工行业利润的爆发式增长。
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三大行业表现突出,年度涨幅均超30%,被出具的研报量也较多。电子设备大类中,半导体行业面临全球缺芯、晶圆厂产能紧张的状态,业内乐观观点看2-3年持续供不应求,消费电子因元宇宙等主题催化进入底部反弹。电气设备大类中,随新能源汽车市占率的不断扩张、储能设备、光伏、风电等电气设备项目的出海,吸引了大批新参与者不断涌入这一蓝海。机械设备大类中,随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智能制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实现业绩高速增长拉动,制造业转型未来可期。
行业研报总数TOP 10
注:行业分类为东财行业,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2. 深度研报关注个股表现分化严重
深度研报数量排名前50的公司,集中于以东鹏饮料、立高食品、千味央厨为代表的食品饮料公司,以贝泰妮、华熙生物、爱美客为代表的美容护理公司,以科大讯飞、中望软件、道通科技为代表的计算机行业公司,以极米科技、倍轻松、火星人为代表的家电公司,以韦尔股份、比亚迪、和而泰为代表的电子行业公司等等。
基础化工、电子、交运、机械等行业进入深度研报前50名的公司,年涨幅普遍跑赢行业指数。景气度下行行业也有惊喜,被出具深度研报的食品饮料公司普遍涨势喜人,东鹏饮料、千味央厨年涨幅超过160%,基建行业公司中国电建、苏文电能实现翻倍。
综上所述,不少上市公司因股价异动而吸引分析师深度挖掘,同时因深度研报数量多提振着市场对其的信心。
公司深度研报数量TOP 5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作为拥有最多深度研报数量的公司,贝泰妮在上市不足1个月时,市值迅速突破千亿,吸引分析师纷至沓来,深度挖掘其价值。贝泰妮年涨幅21.85%,年振幅279% ,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目前已被纳入深市“1+2”核心指数和深股通。2021年新财富批零和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天风证券刘章明团队一共对其出具3篇研报,包括1篇深度研报,主要挖掘其品牌力塑造的规模化优势和渠道、营销、研发三轮驱动铸就的行业地位。
3. 中金公司最活跃 天风刘章明团队最勤奋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2021年有约2700位分析师(团队)发布过上市公司研报,全年发布研报数量在100篇以上的分析师共有203位,另有700余位分析师发布研报数量不足10篇。
中金公司依旧最活跃,全年发布研报数量高达3163篇,平均每个工作日13篇左右。国泰君安研究所活跃度提升,位列第二,天风证券、中信证券也分别出具2500篇左右的研报。2021年新财富最具潜力的3家研究机构华创证券、华西证券研报数量也冲进榜单前2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wind
2021年新财富批零和社会服务业最佳分析师刘章明团队最为勤奋,全年共撰写研报286篇。被他出具深度研报的27家公司中,传智教育、中国黄金、味知香涨幅遥遥领先于大盘和行业指数。
浙商证券王华君、马莉两个团队研报贡献量次之,中金公司陈显帆、裘孝锋、曾韬三位分析师均进入榜单前十。
分析师研报数量TOP 10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4. 新老赛道交替 分析师放开想象力
今年一季度,茅系股骤然走下神坛,分析师纷纷表示老赛道的队伍不好带了。二季度医美赛道完成反弹,龙头股爱美客获分析师青睐。5至6月,A股迎来新赛道——鸿蒙概念。MCU芯片板块充当了第二、三季度承上启下的角色。三季度在“双碳”战略下,分析师们开始了“能源革命”的宏大叙事,戴维斯双击显现,“周期股要炒成长属性”令人怀疑。四季度元宇宙概念横空出世,汽车零配件板块成为11月最牛的主题,力量钻石也掀起了培育钻石板块的小高潮,除此之外,EDR受热捧,市场走出多只涨幅巨大的妖股让人摸不着头脑。小编猜测分析师们的心理:业绩炒不了,就炒想象力吧。
整体来看,今年爆发的鸿蒙、医美、元宇宙、培育钻石概念有不少公司进入研报数量最多的50家上市公司榜单,然而,仅有20家年涨幅为正,全年股价表现不尽人意。
以宁德时代、晶盛机电、恩捷股份为代表的电力设备涨幅靠前。在去年的热门赛道白酒与新能源汽车中,除了少数头部企业仍能保持涨势外,行业整体股价出现大幅回落。
公司研报数量排名TOP 5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1. 华熙生物机构关注度较高,研报数量多不一定涨得多
2021年,科创板新增162家上市公司,创业板也有142家公司通过注册制成功上市。在所有653家通过注册审核上市的公司中,共有370家公司收到了来自84家机构的6674篇研报,公司研报覆盖率达到56.66%,略高于整体的52.60%。
注册制上市公司中,华熙生物的机构关注度较高,今年以来,共有188篇公司研报出现,而全年涨幅仅为6.58%。注册制之下研报主要覆盖医药生物、软件技术、半导体行业。在研报数量最多的20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家累计全年涨幅达到100%以上,11家年涨幅甚至为负值,比如,研报量第3名的爱美客年涨幅为-17.09%,研报排名第16的容百科技年涨幅却高达106.97%,由此可见研报数量多≠涨得多。
注册制下公司研报数量TOP20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2. 北交所公司调研火爆,最热公司已接待36家
自北交所11月15日开市以来,不断有机构参与调研北交所公司。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6家公司在北交所开市以后被机构密集调研,调研机构不仅包括券商还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部分公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待了2、3次机构调研。据整理发现,机构对新能源、TMT、生物医药等领域兴趣浓厚,调研方式多元。
11月29日,锦好医疗公告称近期接待了36家机构的调研,调研机构不乏有一些大型实力机构,包括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大成基金、汇添富基金等9家公募基金,中金公司、安信证券、申万宏源、国泰君安等24家券商,此外还有人保财险、中航信托及湖南轻盐创投。由此可见北交所公司的吸引力。
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情况表(部分)
2021年,共有不到500家上市公司被分析师调高评级,较去年有所下降(去年为551家),调高评级研报在5篇以上的上市公司仅有1家(去年为8家),分析师调整评级更谨慎。分析师调高评级报告覆盖软件开发、金融、家电、食品饮料等行业,多为事件点评和财报点评,一般调整期间公司振幅也较大。
尽管分析师给予的阶段性目标价与公司表现并不需要高度吻合,但从公司全年的表现来看,调高评级的分析师们似乎对公司“期望过高”。
调高评级研报数量top 10(含并列)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同时,有约240家上市公司被分析师调低评级,调低评级研报数在5篇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6家。上海机场、丸美股份、中炬高新并列位列调低评级研报数量榜首。值得注意的是,千禾味业同时获得4篇调高评级报告和5篇调低评级报告,全年振幅达到93.55%。
调低评级研报数量top 10(含并列)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以上海机场为例,今年初因疫情影响导致业绩亏损,叠加免税合同重置使得议价能力下降而受到8家券商分析师调低评级,下半年因重大资产重组获重大进展而提升分析师信心,维持评级。整体来看,上海机场年跌幅37.38%,振幅59.24%。
确实,分析师们调低评级事出有因,被密集调低评级的公司股价表现也不好。
在此,小编再为大家梳理一下,部分新财富/水晶球/金牛奖金牌分析师关注的热点公司以及2021年的涨幅,希望对各位新一年“抄作业”有所助益。
2021新财富金牌分析师(部分)
2021水晶球金牌分析师(部分)
2021金牛奖金牌分析师(部分)
注:涨跌幅=收盘价/首日开盘价,不是发行价,数据截至12-30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组第一名广发证券许兴军团队
重点关注电子行业中的消费电子组件、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对韦尔股份发布多达12篇研报,主要观点为公司未来成长动力充足,比如汽车CIS加速发展、LCOS技术成熟等。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电子组第三名招商证券鄢凡团队
深度研报占比高达15%,包括对盛美上海、信濠光电出具深度新股研报。以兆易创新为例,鄢凡团队认为其MCU国产替代逻辑加速兑现,将其评级调高至买入。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组第二名海通证券余文心团队
医药行业年度策略:细分行业景气度最高为:CXO、医疗服务、疫苗、上游产业链;经历了两年商业化进程后,创新药、器械分化度进一步加大,有海外逻辑的、后续品种丰富的、国内商业化能力兑现的公司将脱颖而出;新领域中,关注上游产业链、细胞与基因治疗相关公司;低估值标的中,建议关注龙头药店;消费医疗分化,关注业绩确定性;有壁垒的药企及血液制品,建议关注。
2021年金牛奖最佳分析师医药生物组兴业证券团队
2022 投资策略:创新药产业链和生命科学上游:重点关注CXO和生命科学上游支持类企业的机会;创新药:关注已经从 Biotech 向 Biopharm 进军并取得一定成效的企业,以及产品未来具备一定国际化可能性的 Biotech 公司;医疗器械:关注具备产品延展性和强商业能力的公司;疫苗:关注能把握住疫苗新技术和新方向的优质公司;消费升级:关注处方药/医疗器械中具有消费升级属性的公司,以及传统中医药企业中具有品牌优势的公司;医疗服务:to C 端服务看好复制性强,偏消费属性的连锁企业,to B 服务看好注重研发且市占率具优势的金域医学;部分偏绝对收益的低估资 产:这部分企业虽然“主题性”不强,但经营稳健,所在领域具有相当看点,且本身估值较为合理。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食品饮料组第一名华创证券董广阳团队
90% 以上研报为财报点评和其他公告点评。对贵州茅台、绝味食品出具7篇维持买入评级研报,对五粮液、青岛啤酒等出具5篇维持买入评级研报。以贵州茅台为例,董广阳团队的观点为公司回归稳增,价值凸显,来年有望加速。
2021年金牛奖有色金属组最佳分析师兴业证券秋祖学团队
作为今年关注有色金属行业最多的机构,兴业证券秋祖学团队对紫金矿业出具12篇研报,均为维持增持评级。核心观点为公司的战略规划明确,项目投产带来业绩持续高速增长。
复盘2021年,A股浮现出极致分化、均值回归、风格切换三大关键词。整体来说,分析师们愿意花心思进行深度研究的企业,表现一般不会太差。
不同分析师的个人能力、所用方法不同,对上市公司形成的观点也不同。但分析师的投资逻辑更专业,出具研报的数据和资料更新、更全面,更有可能帮助投资者指导自身的投资行为和“掘金”。
2021年已经过去,全面注册制即将推行,上市公司的门槛变低,流动性会更强,“小散们”要善于借助专业的力量,为自己带来更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