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盘点之后疫情时代——政策导向明确,强关联板块迎复苏
2022年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二十条,此后又接连出台多项优化措施,12月7日,国务院发布“新十条”,进一步明确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非高风险地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等等,为要素流动提供便利。全国各地也积极落地,多地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如停止常态化核酸检测,公共场所不再出示健康码,下线行程码等等,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疫情时期要素的畅通也将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一、导语
自2020年4月疫情清零,武汉解封后,大盘逐步回暖,波动性较强,但2022年以来,叠加通货膨胀、汇率波动、俄乌冲突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大盘走弱明显(图2)。具体来看,2020年1月23日至2022年12月7日,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有20个行业上涨(图1),电力设备表现最好,期间涨幅为111.0%,煤炭行次之,上涨85.7%。非银金融表现最差,下跌28.2%,传媒次之,下跌24.5%。
图 1 申万一级31行业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图 2 大盘及疫情相关联板块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疫情防控措施从爆发初期的封城清零,到健康码、行程码、场所码三码出台,再到后期的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逐步科学化、合理化,但在“以防为主”的主线下,疫情的散点出现使区域性静默封控时有发生,人、物的流动受到较大影响。如图2所示,同人流、物流关联较大的医药生物、社会服务、交通运输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社会服务板块期间波动较为明显,上涨79.7%;医药生物板块期间略有起伏,上涨10.0%;交通运输板块期间整体较平稳,上涨8.6%,三者均优于大盘表现,但三年内随着内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防疫措施优化三个板块具体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后疫情时代又会是怎么样的趋势?将是本文分析重点。
二、疫情走向逐步明确,生物医药突出防疫主线和疫后复苏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范围来看,共爆发过三个阶段的集中疫情,其中第一个阶段为:2020年1月到3月,主要表现为全国确诊病例的快速增加;第二个阶段为 2022年2月19日到5月19日,这个阶段当日新增无症状患者远远高于当日确诊病例,4月为无症状感染的高峰,5月则为确诊病例增加的高峰;第三个阶段为2022年10月19日至今。观察图2发现,第一阶段疫情爆发,医药生物板块迎来较高关注度,该板块需求偏刚性,疫情下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因此指数涨幅明显,优于同期大盘走势,之后因疫情散发,受封控、停诊等影响,指数呈现回落态势。
分板块来看,医药生物含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以及中药子版块。如图3所示,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增长较为强势,主要是市场较为关注疫苗、口罩手套、新冠检测试剂等医疗耗材以及原料药等细分领域,疫情推动细分领域业绩增长强劲,初期指数走势较强(图4),特别是疫苗指数从2020年1月23日至2020年8月5日,涨幅达三年内最高点,为173.4%。此后随着国内疫情受控,供给端企业复工复产、需求端医疗需求回升,受到疫情爆发初期压制的板块已逐渐进入复苏通道,医疗服务、院内用药、手术耗材等板块业绩得到有序恢复,医疗服务板块指数增长迅速。而2021年下半年至今受疫情散发影响,较多医疗服务停诊、限流,医疗服务子版块表现受损较明显。
图 3 申万医药生物二级行业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12)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图 4 申万医药生物三级部分行业市场阶段表现(2020.1.23-2022.12.12)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对应到具体公司,指数涨幅明显的疫苗板块,代表企业康希诺(688185.SH)2020、2021、2022前三季度收入0.2亿、43亿、7.1亿,分别增长990.1%、17174.8%、-77.1%,公司于2020年上市,受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临床利好消息加持,上市首日上涨87.5%,此后公司新冠疫苗获批上市,股价于2021年6月达涨幅最高点270.9%后迅速回落,截至12月7日期间股价下跌12.9%;医疗耗材代表企业稳健医疗(300888.SZ)2020、2021、2022前三季度收入125.3亿、80.4亿、76.4亿,分别增长174.0%、-35.9%、31.3%,受医疗耗材需求持续存在等利好加持,上市首日上涨69.9%,此后逐渐走强,于2021年2月达最高涨幅181.7%后回落,截至12月7日期间股价上涨0.9%;原料药代表企业司太立(603520.SH)2020、2021、2022前三季度收入13.7亿、20.0亿、13.8亿,分别增长4.5%、46.3%、5.1%,股价疫情初期走强后逐步转弱,期间(2020.1.23-2022.12.7)下跌58.0%。
展望医药生物行业,伴随疫情的政策放开,各地疫情散发,新增感染者人数处于快速爬坡阶段,短期内新冠药物、疫苗需求以及抗原检测需求将快速增长,对医疗秩序冲击较大。新冠防疫主线,包括检测、疫苗、药物、医疗设备以及相关供应链公司将迎来发展机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原检测领域,需求端来看,应用场景丰富,医院端发热门诊、急诊、学生入学、居民出行、员工上班、冷链物流等有望广泛应用,居民可自我监测病情进展,同时快速筛选出被感染人员,阻断传染链条。供给端来看,目前抗原检测试剂盒生产厂家基本处于满产满销,供不应求状态,部分厂家产能有望逐步恢复至历史峰值,短期营收有望快速增长。
长期来看,医疗秩序将逐步恢复到日常,医疗消费、药店等市场则有望复苏,包括药店、医疗服务、中药以及ICU扩建等细分板块将迎来新的机会。首先,出行政策边际放松,居民有望积极储备疾病治疗用药应急准备,四类药销售政策边际放松下药店客流、销售恢复,治疗清热解毒、发烧、干咳等症状的中药也预计迎来一波购买高峰;其次,疫情下居民提升免疫力的意愿明显提升,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保健品等品种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包括眼科、口腔等医疗服务领域也将迎来复苏。此外,政策的持续支持,将带来研发端、供给端、医保支付端的全产业链受益,产品临床进展和商业化进展仍然提供市场弹性,ICU扩建也将成为疫后复苏重点。
三、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社会服务板块迎机遇
如图2所示,社会服务板块2020年疫情初期指数表现较弱,自4月武汉解封至2020年年底,随着疫情初步得到控制,线下生活基本恢复正常,期间指数呈显著增长趋势,累计上涨149.5%。而2021年至今疫情反复发生,局部封控时有发生,对以线下服务为主的社会服务行业造成较大负面冲击,指数回落且开始呈现周期性上下波动。
分板块来看,如图5所示,社会服务主要包含旅游及景区、酒店餐饮、专业服务以及教育等子版块,其中酒店餐饮以及旅游及景区需线下开展,颇受疫情影响,走势弱于社会服务板块,但相较来看,旅游及景区板块受疫情影响较大。
图 5 申万社会服务二级行业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以酒店为例,酒店连锁化率提升,龙头有望受益。近三年疫情压力下住宿业大幅出清,19-21年全国住宿业设施总数分别为608/447/361千家,两年累计出清41%。我国酒店连锁化率提升明显,已由2015年的17%提升至2021年的35%,主因连锁酒店一般相较于个体运营效率更高,成本控制能力更强,资金实力更雄厚,有能力抵抗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财务压力与风险。当前我国酒店连锁化率相较于世界平均水平40%仍然偏低。美国成熟酒店业市场70%的连锁化率,我国酒店连锁化率提升空间依然广阔。此外,2019-2021年,中国前十大酒店集团市占率分别为54.2%/59.8%/64.4%,其中锦江、首旅、华住三大龙头市占率两年来分别提升3.8pct/0.7pct/5.8pct。龙头企业规模化、品牌化优势带动行业集中度抬升,有望在之后的复苏阶段充分受益。
首旅酒店(600258.SH)业绩近年下滑,但股价呈上涨态势。观察图6发现,公司2020年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受疫情影响显著下滑。近年,公司顺应国内酒店消费升级趋势,有序推进中高端酒店升级战略,通过对中高端品牌矩阵持续创新,进一步提升中高端酒店标准、品质与颜值,提升盈利能力。2021年收入及利润略有回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8亿元,同比下降18.79%;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21年同期为1.25亿元)。公司股价来看(图7),从2020年1月23日至2022年12月7日,期间上涨33.9%,除疫情初期有小幅下滑,疫情得到控制后股价呈上涨态势,略有起伏,特别是今年11月11日二十条发布后,股价回暖明显。
图 6 首旅酒店营收及归母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申万宏源研报
图 7 首旅酒店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从行业大趋势来看,未来随着疫苗接种在国内的逐步普及,后疫情时代监管步入常态化,消费恢复节奏或将加快,社会服务板块也将迎来全新机遇。在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和外需下滑条件下,我国通过扩内需来稳增长的经济诉求也愈发明显,国家及各省市陆续出台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消费复苏迎来积极信号。4月份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发布相关政策,加大对困难行业帮扶、减税降费及稳经济促消费等,各地也纷纷出台稳经济政策措施,在拉动需求方面,发布了消费券、汽车购置税减免、家电以旧换新等措施。2022年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3%,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此外,过去三年疫情之下的预防性储蓄有望转化为消费力动能。疫情压力下居民储蓄率有所提高——2020年中国居民储蓄率显著提升为38%,高于2019年的35%,2022年上半年这一数值为36%,仍处于历史相对高位。兴业证券认为,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弱,消费者信心的改善,中国的高储蓄率将有望转化为消费动力。
图 8 中国居民储蓄率变化
数据来源:兴业证券研报
2023年将成为中国社会进入社会生活、生产正常化的过渡期。社会服务板块进入后疫情时代,受益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热情的健康发展,餐饮酒旅将最直接受益。携程数据显示,取消跨省游熔断机制的通知发布后,跨省游产品搜索量达到国庆假期以来的峰值,自由行产品搜索量较前一日增长超2倍。中国银河证券认为,头部公司将依托品牌势能和运营效率提升,有望迎接量价齐升。此外,后疫情时代以新中式快餐、咖啡为代表的新刚需品类具备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教育方面,科教兴国,人才先行。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教兴国”、“就业优先战略”,教育信息化装备、职业培训、人力资源服务相关需求有望上升。
四、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交通运输迎复苏
交通运输行业与“物流”及“人流”息息相关,如图2所示,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行情略受影响,之后市场表现略有回升,趋于平稳。从图9分析其物流、铁路公路、航空机场以及航运港口子版块行情,发现子板块各自独立,股价表现各异,全球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紊乱背景下,物流及航运港口板块表现突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两者分别上涨34.1%、21.5%,之后略有回落,波动性较强。铁路公路、航空机场则因为与出行等因素密切相关,同疫情防控措施相关性较强,阶段表现较弱。由此可见,各子版块受外界变化与时代进程影响较大,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
图 9 申万交通运输二级行业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细分来看,快递板块方面,2020年1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速下滑,但疫情带动购物需求由线下向线上转移,后续快递业务量快速恢复,2020全年实现规上快递业务收入8795.40亿元,规上快递业务量833.60亿件,同比分别增长17.31%、31.23%。股价阶段上涨34.8%,优于交通运输板块整体表现。快递业务的增长一方面由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零总额中占比持续提升,网购需求为快递业务提供持续增量;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业务量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拼多多等电商加大下沉市场布局,带动中西部地区业务量增长。网购需求叠加市场下沉,快递业务增长确定性较强。
图 10 申万交通运输三级行业阶段市场表现(2020.1.23-2022.12.7)
数据来源:同花顺 iFinD,机构研究部
盈利来看,头部快递公司盈利修复分化加剧。2022年前三季度,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变化+190%、-2.1%、+189%,韵达股份表现明显掉队。此外顺丰控股盈利持续修复,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5亿元(超过2021年全年水平),同比增加149%,今年全年盈利有望接近2020年水平。
航空机场板块受疫情冲击较大,国内海外航线需求受到抑制,如图8所示,阶段市场走势持续较弱。疫情发生后,国内航线受到各地疫情散发导致出行意愿降低、航班量减少的影响较大。国际航线方面受到国际客运航班“五个一”政策和熔断措施的影响,导致2020年全年国际航班量仅为2019年的12.35%。在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民航业面临巨额亏损。2020-2021年,全民航合计亏损分别约974亿元、842亿元;2022年上半年,全民航业整体亏损达1,089亿元。2022年第三季度,A股上市航司、机场合计归母净亏损分别为342亿元、9.4亿元(调整后),虽然亏损环比有所收窄,但同比均大幅增加。
后疫情时代,疫情对交通运输板块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市场预期、基本面变化对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越来越强,子板块走势正在慢慢走出疫情的影响。快递板块将受益于消费和商务需求的复苏而逐步恢复,行业重回快速增长通道;航空机场方面,2022年1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包括隔离时长改为“5+3”,取消入境航班的熔断机制,同时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措施出台后出行平台的搜索量大幅拉升。
图 11 去哪儿国际机票搜索量趋势图
数据来源:首创证券研报
对于未来走势,首创证券认为,短期来看,防疫政策放开有力助推航空需求侧修复,22年冬春航季航线计划数量较疫情前增长,预期疫情后国内和海外航线数量双双复苏。中期来看,出境游反弹力度更强,需求修复后将体现较高韧性。长期来看,政策支撑行业发展,需求将在疫情修复之后反弹,但由于疫情期间航司运力的增长减缓,供不应求将带动行业整体景气上升。
结语
临在当下,宏观环境仍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国内不确定性在于疫情依然存在的大背景下,经济恢复、内需增长,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国际不确定性在于地缘摩擦、能源危机和超高通胀等。毕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党针对当前世界发展局势提出的重要论断,但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可以缓解很多问题。
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的开局之年,更有动力去巩固发展经济。近期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着重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和坚实支撑。
展望2023,国内环境预期好转,同疫情相关性较强的医药生物、社会服务、交通运输行业面临新的变革,但也将迎来新的机遇。
参考资料:
1. 开源证券《持续推荐后疫情时代生物医药的投资机会》
2. 申万宏源《2023社会服务行业投资策略:生机已现,东风渐来》
3. 中国银河证券《社会服务业2023年投资策略:云开雨霁,向阳出发》
4. 兴业证券《后疫情时代,如何捕获消费复苏红利?》
5. 光大证券《交通运输行业2023年投资策略:百转千回,终见曙光》
6. 首创证券《长风破浪会有时,交运曙光将至,把握左侧布局时机》